说到戒指,大多数人都习惯性地把它和定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戒指最早的意义并非如此,在人类早期地中海沿岸的部落,男女之间的婚姻是通过“抢婚”进行的,当男子抢到一个妇女后,就给她戴上戒指,以示该女已归其所有。

戒指的英文拼写"ring"正代表着"endless"的意义,实际上,在古代,各地的戒指上还刻着很多饱含情意的文字。希腊的戒指上刻有“OMONIA”,意思是:和谐。在法国,戒指上则刻着“bonne foi”,意思是:为了彼此;在意大利,戒指上用“fede”一词来表达祝福。而也就是从那时起,婚戒与宗教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在宗教传说中,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新人们为了表示彼此心相连,都会把成都裸钻定制戒指佩戴在中指上。而戒指的起源要从9世纪说起:

9世纪时期:罗马教皇尼古拉一世说“戒指是结婚的证明”,这是有关结婚戒指的最古老的说法。而最早关于交换结婚戒指的记载出现于11世纪, M·缪尔所著的《罗马结婚戒指的起源》一书中提到,“在那里,新郎把金戒指送给新娘,新娘则用铁戒指(欧达琳)交换”。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有了在婚礼上男女互换戒指的习惯,不过当时的结婚戒指是用铁制作,代表着“坚强”,戒指上一般都刻着一男一女右手相互紧握的图案,有的则是刻着辫状或者打同心结的图案,不过意义都差不多,象征着婚姻的稳固。

当婚约成立时,戒指被当成金钱的一部分送给新娘的父亲。不过这一时期,(成都裸钻定制)戒指代表的不是“爱”而是“已预定”“已售”,也就是说订婚戒指代表着订单。听起来颇有几分“人口买卖”的味道。

13世纪时期: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兰公爵钟情于法国的(欧达琳珠宝)玛莉公主,于是选择了一个镶有圆钻石的戒指送给公主作为定情信物,13世纪的欧洲各地开始普遍接受在结婚时赠送或交换结婚戒指的习惯,戒指的材质也逐渐丰富起来,金、银开始成为戒指的主要元素。璀璨的钻石果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让公爵顺利地抱得美人归。自此,钻石婚戒被视为坚贞不渝的婚姻象征,而以钻戒作为定情信物的浪漫习俗亦就此展开,迅速风靡世界,戒指也因其特殊的含义,成为最受欢迎的饰品。

14世纪时期:在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女神有一双儿女,丘比特(Cupid)和厄洛斯(Eros),他们两人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厄洛斯拥有着爱神戒指,而丘比特则拥有着爱神之箭,这些都是维纳斯对孩子们的祝福。维纳斯不希望女儿拥有不忠与喜欢沾花惹草的个性,因此便设计了爱神魔戒,当女儿找到真爱时,便用戒指套住对方,成为坚贞不二的永恒伴侣,这也是为什么男女结婚都需要戴戒指的原因。

16世纪-19世纪:婚戒是权利的象征。据传世界上第一枚订婚戒指作为婚姻的承诺要追溯到1503年的威尼斯,也有人说是来自于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赠给新娘勃艮第玛丽(Mary of Burgundy)的婚戒是世界上第一枚订婚戒指。

20世纪以后:戒指从权利、宗教的束缚中解放,或者说弱化了戒指的宗教属性和权利属性。戒指被不断的加上更多的时尚元素,珍珠、宝石、钻石等等闪亮华贵的元素都开始出现在婚戒上,而这是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就开始出现了差别,订婚戒指一般会有一颗突出的钻石或者宝石用来点缀,这样的求婚会更显慎重和用心,而结婚戒指因为生活中需要经常佩戴,常以普通的素圈戒指为多,有时候为了时尚美观,设计师们会加上一点点小钻,以示特别。

早期出土的戒指

戒指在中国则追溯到原始社会

一、 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掘出的骨戒指,上面还嵌有绿松石;甘肃的齐家文化类型遗址中也发现了铜戒指;新疆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纪年开始,延丝绸之路多有戒指出土。

二,先秦时期部分贵族就在手指上佩戴戒指了,但仅仅是出于装饰作用。《五经要义》说:“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最早戴戒指的是君王的后妃们,用戒指代表“避忌”,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虽然这些只是传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虽然人们使用戒指,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它还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装饰品,与爱情婚姻的联系也不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戒指与婚姻发生了某种关系,《世界服装史》指出,当时金戒指已经替代了铁戒指,成为婚礼上新婚夫妇佩戴的装饰,这一习俗经中亚传到了我国,所以在汉魏以后,戒指和婚姻有了关系。

四、唐代时期戒指是某些男女交往的信物,赋予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指环,环通还,取的是归还的意思。至于定情订婚……唐代再开放也不会拿戒指定情,不能忽视唐代的律诫,那几只被打晕送去女方家当聘礼的大雁和媒人表示非常不服啊喂!

在唐代有这样一个小说反映了这一情况。晚唐范摅在《云溪友议》卷中写有“玉箫化”条,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书生韦皋与美丽的女子玉箫相遇相爱,后来韦皋非常想回到故乡,他约定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后来七年时间过后,韦皋违约不至,痴情的玉箫伤心欲绝,绝食而死。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广修佛像”。最后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

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我们知道戒指在中国古代叫做指环,并在唐朝开始有了定情物的作用了,但这风俗仍然没有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

五、唐以后,戒指在中国多以指环存在,既有身份显贵达人佩戴,也有男女信物佩戴,但很少跟爱情联系在一起。当然,戒指一词的出现是在元朝,而戒指的广泛传播是在明朝,明代《三余赘笔》中记载: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而到了清朝,戒指就开始成为了一种装饰,清朝时期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的短管状饰物,满族八旗子弟拉弓时佩戴扳指,用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的运动量,因此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

配饰指环

进入新世纪:西方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于是钻石商就开始忽悠年轻的情侣,也就是这个时候,钻戒走上了订婚戒指的道路,而原本戒身或者是禁戒的意义再也人知道了。而钻石戒指有自己的戴法。最开始流行戴在左手无名指是因为在古埃及人认为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是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他们认为左手无名指有根血管通往心脏,有心心相印的寓意,现在当男女确定关心后,戒指就是戴在无名指上,寓意名花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