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友圈中大家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玉化”,但是玉化一词并非是地质学中用语。百度词条:玉化,单从感官判断,是文玩的表面呈现出玉一样的通透明亮,莹润细腻的质感。
这些年有许许多多人迷恋上了玩石头,天南地北、高山沟谷、大河浅滩、沙漠戈壁到处都能看到捡石头、挖石头、刨石头、甚至用农机深翻江滩河滩觅石头的人!石头集市更是随处可见,“玉化”更是成为通用语,“玉化”一词虽然不专业但是已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和认可,正所谓“众口烁金”,一个人走不成路,千万人行走就成了通途。

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捡石头人对石头的形容“玉化”呢?我看可以理解为:就是石头向玉的质感形态转化的过程,玉化是一种地质活动现象。准确地讲“玉化”应泛指石英石类,低温热液所生成的矽化岩石,常由细粒石英或隐晶质的玉髓以及非晶质的蛋白石、似碧玉等组成。因此,准确地讲可分别称为玉髓化、蛋白石化和似碧玉化。

为什么要把石英作为特定对象呢?是因为石英的矿物质就不是玉,是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极少量的石英石演化得近似玉石了。所以没任何人会手拿一块玉石对别人说:看这石头“玉化”得多好!那肯定会被人贻笑大方,为什么呢?因为玉石的矿物成份不是石英……
在全国真正出产玉石而又允许闲人捡拾的地方却几乎没有,所以大多数石头爱好者所捡拾、收臧、交流的石头中有很多都不是玉石类的,基本属于各种蜡石、动植物硅化石和玛瑙。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几类石头中也有精品,更不乏天然色彩、形态、花纹精美绝伦者,得到广大石头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大家赏玩收臧中,评价一块石头时认为表达最贴切的词就是“玉化的好”,“玉化的不好”,“半玉化”,“没玉化”等等。加以推敲:1、前题是这块石头不是玉,有玉的状态。2、用玉的概念标准来评判。
例如黄龙玉,就是玉化达到玉质状态的黄腊石,因其状态甚至好于普通玉石,而被冠之以“玉”,对于未达到玉质状态的,就只能是黄腊石及其它石头了。

会经常听到朋友讲,其石头玉化得如何好,应该是这种玉那种玉,甚至有很多人把微晶质或隐晶质石英称为“石英玉”并且就是不是玉石展开争论。其实,如果对石头的玉化有了理论上的认知,问题就很简单了。

上面这块桫椤树化石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内部已进入了玉化状态,可惜外部作用力不够,停止了玉化,还是石头。

上面这块石头已基本完成了玉化过程,初步具有了玉的细质、润度、透光。
玉化是石头向着玉的状态转化过程。其核心是“化”字,“转化、演化、变化……”广大石友们用一个化字把石头的状态表现得形象、灵动、传神!
玉化是石头的演变过程,大约跨越了亿年或数亿年地质修炼,在“修炼”中石头呈現蜕变“活”的状态,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或手中把玩的早已在远古就已经停止了演变,它承载着远古的信息成为永恒!

从上述意义上说,一块石头因玉化而脱胎换骨,因玉化而精美绝伦,因玉化而与人有了“神”之交的灵魂,因玉化而使广大石头爱好者沉醉痴迷。
疫情终会过去,那时喜欢捡石头的朋友们就可以走向户外,在阡陌河谷间尽情放飞自我,去与美石结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