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
手镯作为一种首饰,被人们作为服装的配套装饰,作为艺术品来修饰自己,作为个人风格、爱好的一种装扮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手镯的佩戴,其审美功能往往是第一位的。
在古代手镯还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 显示身份,突出个性

古人将镯子称为钏,从字形上我们不难理解,金属旁一个川字,钏就是将一些贵重的饰品穿成一串戴在手臂上, 臂钏是一种传统腕饰,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
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作“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第二 美化手臂

传统的手镯是戴在手腕上的,当部位由手腕上移到胳膊,就便成了臂镯。臂镯的兴起似乎是响应吊带衫、无袖衫的盛行,或戴在前臂,或戴在后臂,要让裸露的手臂成为又一个美丽经典。臂镯与手镯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个开口处,可以方便地变换尺寸,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臂钏是最女性化的首饰,只能被女子并且是大臂粗的女子佩戴。男人和瘦女人都没有资格。他们或没有脂肪,或脂肪分布不均,箍紧了影响血液循环,箍松了就会掉下。胖女孩大臂的脂肪厚且均匀,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可将臂钏紧紧箍上,衬托女式健美的丰韵曲线。
现代而言佩戴者借助佩戴者借助不同材质的手镯优雅的颜色展示自己傲人而自信的肌肤,不同材质手镯的颜色很多。如翡翠手镯的种水足够剔透,颜色更为艳丽的时候,其中的典雅和温柔会添加庄重和高贵,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女性的身份地位。
第三 信物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可能已经不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了。
手镯可不可以同时佩戴两只?
可以,但是有两种不同的佩戴方法,

第一种古代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之前,都是在一只手上佩戴,对着当时他们抛头颅面的机会非常少,佩戴,这样的对着一方面是美观,另一方面在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清脆的重击声,这样就可以提醒人们是某某大户人家未出阁的姑娘。

第二种,两只手各戴一只。一般在古代都是姑娘成婚以后才会这样去佩戴,显得非常优雅华贵。我们可以看到从慈禧太后、宋美龄再到现在刘晓庆,这些具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都会佩戴对镯。
我国有很多地区现在还保留着在结婚之时为女子打一对镯的习俗,一方面是为了庄重美观,另一方面也寓意的好事成双对新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